汕頭媽嶼如今已成為遠近聞名的“網(wǎng)紅”打卡點,其風光旖旎,一步一景皆歷史,吸引了一些文史專家學者前來探尋汕頭開埠舊事。由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鄭緒榮撰寫并于日前出版的《汕頭媽嶼記憶》,見證了汕頭開埠的歷史。
媽嶼面積雖然只有0.3平方公里,但景色迷人,歷史底蘊深厚。鄭緒榮撰寫的《汕頭媽嶼記憶》,通過詳實的史料,揭示媽嶼在汕頭貿(mào)易史和開埠史上所占的重要地位。
媽嶼是海上絲綢之路一處重要的商貿(mào)點, 元朝之后就有很多商船、漁船在那里避風待澇;來到清朝道光12年(1832年),他們在那里待澇久了,就在船上進行貨換貨,貿(mào)易就開始了,后來就變成了陸地的貿(mào)易。
——《汕頭媽嶼記憶》作者 鄭緒榮
讀者可以從《汕頭媽嶼記憶》了解到,在清朝咸豐初年,汕頭開埠之前中美貿(mào)易已經(jīng)在媽嶼進行,1856年美國的大財團德記洋行就在媽嶼設立分行經(jīng)商,為此,1853年和1860年,清廷分別在媽嶼設“潮州新關”和“潮海關”,媽嶼存留的兩個舊時海關遺址印證了汕頭開埠發(fā)端于媽嶼這一段史實。
既然海關設了 更進一步證明媽嶼這里是商貿(mào)點而且是重要的商貿(mào)點。
——《汕頭媽嶼記憶》作者 鄭緒榮
鄭緒榮認為,媽嶼在中外貿(mào)易中“一馬當先”,為汕頭的開埠提供了契機。
由于這樣,咸豐帝才會下圣旨決定在沙汕頭開埠,而且媽嶼在這個時候聽說沙汕頭將要建立商埠, 結果媽嶼的商鋪全部搬到將要建立的商埠的地點——沙汕頭, 為以后汕頭百載商埠商業(yè)奠定基礎。
——《汕頭媽嶼記憶》作者 鄭緒榮
《汕頭媽嶼記憶》還提到,近代史上,媽嶼是移民出洋的出發(fā)地之一,契約華工,也即俗稱“豬仔”,居多是從這里乘船出海。
那個時候西方列強為了掠奪中國勞工,就欺騙沿海居民去賣“豬仔”做契約華工,潮汕集結地就在媽嶼媽嶼有個海泳場,過去海泳場周圍有18個草寮叫“豬仔棚”,華工來后就在這里集結,等待豬仔船運出海。
——《汕頭媽嶼記憶》作者 鄭緒榮
獨特的地理和人文,使得媽嶼上遍布神廟,彈丸之地就有兩座老媽宮,至今仍香火旺盛。它們的前世今生,《汕頭媽嶼記憶》也作了濃墨重彩的描述。
媽嶼的故事多,所以,我非常希望汕頭人要愛汕頭,愛汕頭必須先認識汕頭,汕頭是怎么開埠的,這本書就談到,所以,這是我編寫這本書的最終目的。
——《汕頭媽嶼記憶》作者鄭緒榮